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失落感

聽說敬文餐廳要結業了,那個後生仔的臉孔,我記得很清楚。幾年前,在本部cafe準備東北簽名,我和大吉兩個人在canteen張羅物資,年輕人沖咖啡,知道我們需要文具,都主動提後。19年11月,他們已搬到敬文餐廳,但幫助學生的心沒有變,送水送飯,疫情期間,生意差了,但無感熱情。香港,勝在有這樣的年輕人。可惜,他們不獲大學續約,要結束餐廳業務。當權者把有心的年輕人迫到窮巷,難道年輕人會就此屈服嗎?

吃過早餐,找個寧靜的角落讀書,那個角落在過去二十年,佈置得像家一樣,梳化、茶几、桌椅、飲水機等,一應俱全,但今天只剩下分隔的圍板,冷冷清清。一場疫情,令當權者理所當然地把人群分隔,孤立的個體不足為懼,公權力變得越來越強,人卻越來越無力。孤獨的自由是什麼?個人自由能否脫離集體的公民權利?壁報板上還貼著19年和20年的學會成員合照,見到學生的樣子,想起和他們在19年和20年的相遇,只不過兩年,但恍如隔世。

翻開《當文明成為高牆:為什麼生活在進步的社會卻不快樂》,讀到舊心靈的對照:
舊心靈思考:我們必須制定更嚴厲、範圍更廣泛的法律。
新心靈思考:制定嚴刑峻法之後,不被期望的行為不曾消失過。
可是,整個香港,從政府到學校,不單沒有以新心靈取代舊心靈,還將新心靈消滅,一味以倒退的方式處理社會問題。作者說,要改變,便要從文化基因開始。那麼,香港的文化基因是什麼?我們從可著手,才能改變心靈的遠景?

下午落田,要處理十多桶廚餘,其中幾桶,原來是完好的蘋果,但放在桶裡,已開始腐爛。我也有想過把看起來還好的蘋果收回來,但商販把蘋果和爛菜放在一起,可能已受污染,我也不敢貿然吃下。寧願將新鮮的蘋果倒掉,也不轉贈給其他人,這是怎樣的心靈作用?雖然很不情願把蘋果埋進泥土裡,但化作春泥總比送到堆填區好,花一點力氣,幫助蘋果轉化為泥土養份,也總盡了綿力。望著蘋果,我好像看到自己,在如斯世代,能做的已不多,但仍可轉化生命,成為文化養份,滋養被埋的種子。人不過是載體,浮生若夢,但文化基因卻能代代相傳,唯有盡力,保存良好的文化基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