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小敘

 早上和老二吃過早餐,便到大嶼小聚,想要探訪小燕。一入門,不見小燕,也很熱情跟我打招呼,我也禮貌地點一點頭,繼續和老二閒逛,其實我也沒有什麼想買的,不過既然到了梅窩,便幫襯一下小店,買些道地農產,上一次便買了大嶼山年輕人炒的咖啡豆和守護大嶼的衣服。看到《犁人》和《教育的靈魂》也只餘下幾本,稍感安慰,希望這些談教育書的還有市場。

店主可能見我不是普通街客,問我是否相識,我報上姓名,她便說跟我通過電話,幾年前安排年輕人參觀學社,我也有印象,於是便聊起來。談到近況,必定問大家是否安好,學社是否還在等等。我也分享了學社近日遇到的困難,她眉頭一皺,也擔心我們的情況。她也是有些經歷的同路人,從事中國的農村保育,舉步維艱,要取得信任並不容易。大家都在想,香港要怎樣走下去。

我談到近日寫網誌的事情,也就是一個月前開始,為自己的生活和感想留些記錄,我覺得這個網誌好像瓶中信,我將生活的點滴寫下來,會有錯別字,文句也不通順,但都不要緊,寫下來本身便是目的,然後放著瓶裡,拋到網絡汪洋。我沒有向任何人分享這個網址,但又容許google搜尋我的網誌。我以前寫網誌,會立即和學生和朋友分享,有既定的讀者,但後來發覺,我會受這些潛在的讀者影響,當我要寫點什麼的時候,我便會想他們的感受,我這樣寫會否令他們誤解,這種的思考本身也是束縛。然而,我也不想將每日的感受和反思變成純粹的日記,今日的香港,除了私密的重要性,也需要公共言說的勇氣。我不想因擔驚受怕而把自己的感受和反思封印在私密的陶罐,我要對自己真誠,即使恐懼,也要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恐懼,並公開地言說恐懼的來源和效果,我必須要以文字捕捉無以名狀的東西,才能穿透混沌。

這樣,我們才能明白語言轉向的意義,但文字終究有其局限,所以才有禪,才會出現言離道斷的情況。文字之後,便要拈花微笑了。

後記:老二終能貝澳沙灘打排球,突來傾盆大雨,也算盡興而歸。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