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星期便到冬至,日照時間越來越短,陽光照入寢室時已過了八時,天冷加上沒有必須完成的工作,一直躲在被窩,享受賴床的快感,拿著手機追看故鄉的新聞,事情一天比一天荒謬,雖有不忍,但慶幸相隔一段距離,所以拿得起也放得下,放下手機望著窗外海鷗紛飛的天空,是另一個世界。
鼓起勇氣離開被窩穿上晨裕和夾棉上衣,穿過門廊經過廚房再走到廁所,穿過重重冰冷關卡,一關比一關寒冷,有如走入雪櫃迷宮,從保鮮格到冷藏格最後到冷凍櫃。由於老房子建於維多利亞時代,當時衛生設備不足,廁所不在房子之內,而是從房子延伸到後園,優點是容易打理,穢物全在堂屋之外,洗澡時的水氣亦不會令房子受潮,換來的缺點是很冷,特別在冬天如廁恍若置身雪櫃,晚上上廁所更是意志力的考驗,看著一泡熱水從身體內排到馬桶,蒸氣沿著水柱上升,感覺疑幻疑真。
帶著這些經驗讀谷崎潤一郎的《陰翳禮讚》,便會產生狐疑,上廁所真的如此有詩意嗎?
「日本廁所更能使人精神安然。這種地方必定遠離堂屋,建築在綠葉飄香、苔蘚流芳的林蔭深處......一心望著外面庭園的景色,那心情真是無可言表呢。......我喜歡在這樣的廁所裡傾聽瀟瀟而降的雨聲。」
可能我是現代人,我還是喜歡窗明几淨的廁所,光亮而一塵不染,溫暖卻又通風,即使洗完熱水涼後牆壁鏡子仍然乾爽不帶濕氣,廁所應該是最個人、最私密的角落,如果有什麼是我非常留戀的話,香港的廁所必然是其中之一。如果廁所望得見田園山色、聽到鳥啼蟲鳴,我反而會渾身不自在。
不過,谷崎潤一郎也承認:「如果硬要說缺點,因遠離堂屋,夜間入廁很不方便,尤其冬天裡有引起感冒之虞。」
以前從來沒認真想過廁所的重要,我們雖然每天都要上幾回廁所,但太過理所當然的事物總會消失在視線之中,就好像呼吸一樣太過慣常所以忘記了每分鐘呼吸十二至二十次的事實。現在回想起來,還沒有手機的年代,我很多時會帶一本書上廁所,家人如非「急」事也不會打擾,大家對如廁中的人都多幾分忍讓,所以蹲伏如廁反而成為最受尊重的私人空間,斗室成為我和作者對話的場所。
後來長大了知道長時間蹲伏如廁對消化系統有不良影響,所以漸漸戒掉了在廁所看書的習慣,廁所便只剩下功能性的大號小號和洗澡的功能,現在上廁所更會極速完成任務,盡快返回溫暖的堂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