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 星期五
收穫
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過去與未來
今朝七時半便醒了,一直賴床,盡享放假的特權,半夢半醒又到八點幾,滑一下手機,看到很多令人氣憤的新聞。雖然離開了,還是關心。直到九點,忍不了要上廁所,開始新一天。
天色還好,吃完早餐做家務,處理一些細務,腦海裡不斷想如何寫下一篇歷史教學的文章。這幾天重看《老師的謊言:美國高中課本不教的歷史》,作者James Loewen是美國社會學家,醉心歷史教育,借美國教科書的錯漏說明歷史教育的弊病,他指出歷史科不受學生歡迎的原因,是「美國歷史課程仰賴教科書的程度高於其他的學科......(但)美國歷史教科書光鮮的封面裡滿是資訊,或許說資訊為患。......不幸的是,書變得更厚之後,只會刺激有良知的老師花更多時間確保學生會讀它,以及做好書中需要耗費許多時間作答的問題與課題,這使得歷史課變得更加無聊。」
近日在社交媒體看到一段幾分鐘的片段,教師帶點漠然地教書,我看到黑板上寫著「新教」和「馬丁路德」,而課室中央正投放簡報,內容是文藝復興和地理大發現,教師念念有詞,說著「哥倫布」的航海故事。我估計那是一堂初中的歷史課,教師正教授文藝復興和歐洲發現美洲如何促使科學革命的出現。這應該是非常有趣的課堂,如果教師可以令學生想像回到中世紀的歐洲,當時教會的力量遍及生活每一個角落,所有人世間的答案皆可在《聖經》中尋找,若果答案不在《聖經》之中,即代表那些是不值得知道的知識。然而,是什麼驅使人類質疑教會和聖經的權威?如果學生活在哥倫布的時代,他們會選擇做些實際而安全的工作(如木匠和鐵匠),還是跟隨哥倫布出海探險?科學精神代表什麼?純粹是物質進步的科技成果嗎?
可惜的是,歷史科課程充斥了人文主義、資本主義、宗教改革、政治改革等抽象的歷史概念,這些「知識」離學生的生活很遠,學生根本不關心我們人類是如何用過去走到現代。若果我們沒法讓學生了解過去,則難以想像未來。George Orwell在《1984》說:「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掌握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歷史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將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交到學生的手中,讓他們理解過去、洞悉現在、想像未來,這樣人類才能掙脫既定的束縛,脫離「現實」的壓制。在歷史之中,唯一肯定的是:一切皆有可能發生,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不用太悲觀。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邀請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Trentham Garden
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城鄉香港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正果
2024年5月24日 星期五
泥路上
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試場
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夢魘
昨夜做了一個可怕的夢
我回到了香港
看到街上人來人往
享受著久違的溫暖
然而我突然問自己
是否開始掛念地廣人稀的小鎮?
鏡頭一轉
我便置身於泥濘山徑
我一直走一直走
享受著獨處的時光
山林的寧靜 鳥語花香
直覺地走到盡頭便是目的地
然而到了盡頭才發現那是泥磚砌成的掘頭路
三面高牆 前無去路
那不是我預想的地方
我突然感到害怕
孤身一人 叫天不應 叫地不聞
彷彿要被山野吞噬
我沿路走回去
希望可以找到出口
我不斷喘氣 心裡很急
走了很長的一段路後
我終於看到人影
老男人拖著兩條狗出來
狗向我狂吠 但我不是很怕
我望著兩頭狗
才發現那不是狗
而是兩個被繫上狗繩的人
是像人的狗、還是像狗的人?
老男人和狗笑著對我說:
轉彎之後便是你要找的失落農村
我看著老男人身後的屋
鐵閘緊閉 我毛骨悚然
我覺得如果我這樣走過去之後
便不能走出來
之後 我扎醒了
我不甘心 我還未做決定
所以用力閉上眼睛
很想回到那個夢
好想找到夢的出口
不過 我已徹底清醒了
殘留著清晰的夢
2024年5月21日 星期二
香港日記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洗禮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原始富足
2024年5月18日 星期六
阿嫲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月朔花名
這是我很喜歡的歌仔,讀來親切,歌詞中的花今日仍然可見,望字看景,如置身四時之中。看花之人,四季皆花時,學懂看花,也就能享盡四時之樂。另外,歌詞中不斷出現素馨花,我估計素馨即白色的茉莉花,狗芽花也是白花,夾竹桃科。石壁之上的山嶺稱狗牙嶺,很多人認為是因其地形險要而命名,我認為山嶺曾開滿狗牙花也說不定。
正月桃花及李花 冇人傳送過山茶 有錢買到素馨插 誰有閑錢買狗牙
二月桃花滿樹紅 冇人傳送耍芙蓉 素馨摘歸房內放 牡丹生耍在園中
三月春花在嶺頭 春花又著雪來收 指田生花粒到粒 粟仔生花球對球
四月葡萄花正開 南京四海熟楊梅 南京四海楊梅熟 荷花不用把船載
五月石榴照眼明 石榴結子葉青青 荼薇來伴黃鶯宿 牡丹來捉兩私情
六月蓮花開滿堂 蓮花開得白芒芒 摘到素馨上廣賣 人人傳講我花香
八月芽蕉初出椏 芽蕉初出樹頭紅 蕉仔俾人偷去食 丟拋蕉樹在園中
九月菊花開滿籬 人人傳講菊花遲 只話開花郎去摘 蝴蝶飛來宿滿枝
十月梅花透雪開 梅樹係郎親手栽 花開無俾人先摘 緊鎖園門等我來
十一月來冇乜花 生薑頭下亂生芽 打開園門任你返 任你園中採乜花
十二月來又是木棉 冇花做俾佢為先 木棉花大冇人插 素馨細小滿頭纒
花楸,又稱白面子樹(Whitebeam),白花嬌艷,花蕊如笑臉的酒窩,晚春開花,果實可食用。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月朔果名
這首月朔果名的歌仔,將一年十二個月的果樹生長過程都寫到歌詞中。其中有地方我還搞不懂:
1. 正月天冷,未有水果,所以只有「桂枝」可賣?「桂枝」是指樟樹的嫰枝嗎?
2. 梅樹和李樹都不是香港常見果樹,為何會出現在香港的歌仔?是否口耳相傳之下從粵北地區流傳到香港?
3. 歌詞以楊梅比喻少女,黃皮比喻君子,很有意境,可惜現在很少見到楊梅樹。
4. 蒲蘆指的是葫蘆瓜嗎?
5. 獅子尋桔仔,真的難明。「獅子」是否別字?指的是否另一種動物?
6. 田中粟的「粟」應該不是粟米,頭紅尾紅指的是「小米」的穗嗎?
7. 芽蕉是蕉的一種?
讀歌仔的歌詞,好像玩猜謎遊戲,斷片殘章,不斷摸索,更可惜的是以前遍佈山頭和風水林的果樹都消失了。時代變得太快,傳統文化承傳得太少。可惜。
正月乜仔乜清奇 唯有過年好桂枝 街頭人買摷零用 有心話過幾郎知
二月二 梅仔青青在樹枝 梅仔青青在樹上 後園李仔結成衣
三月清明大樹林 荔枝生果果生心 龍眼生花唔結子 苦瓜落地冇埞尋
四月楊梅紅粉娘 園內金衣轉色黃 黃皮樹上真君子 蒲蘆初出結成雙
五月中 生得頭紅尾又紅 頭紅尾紅田中粟 荔枝樹上又轉紅
六月炎天日又長 油柑樹上打橫樑 獅子來尋桔仔食 桔仔皮青未得嚐
七月樹影疏 松柏生高心事多 獅子來尋桔仔食桔仔落籮嘗一個
八月是中秋 芽蕉打仔結成球 銀稔打仔在樹尾 桑稔打花在樹頭
九月粟口開 猛風打粟落哀哀 猛風打粟哀哀落 樹頭爆出檳榔來
十月是檸檬 檸檬生黃在樹中 檸檬生黃在樹上 蘆荻打花尾結空
十一月來又是冬 橙仔生黃在樹中 橙仔生黃在樹上 共娘攜手入房中
十二月來又是年 桔仔買來攞兩邊 十二只困名都唱盡 共你成雙又一年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放不下
又寫好一篇歷史教學的文章。
離開香港前,本打算放下歷史教學的事情,將相關的書都送出去,跟曾經很喜歡的工作道別。
冥冥中難道有安排?
朋友鼓勵我為歷史教育做記錄,初為人師的頭十年,是香港歷史教育的黃金歲月。
學生人數不跌反升(至少我在任教的學校),以前成績欠佳的學生才選修歷史,歷史課程改革之後,再沒有那種成績差才選修文科的偏見。
二千年很多人還以為歷史科是夕陽科目,後來才知道那是旭日初升,連後來的通識科都要向歷史科課程借鑑,參考史料題的設計,擬定資料回應題。
同心圓的課程組織,學生可由近及遠,從身邊和社區開始研習歷史。校本評核和取消選擇題的決定雖具爭議,但百家爭鳴大家都在想辦法教好歷史科。
碰巧今日監考GCSE歷史科,同學兩個小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用了兩個半小時)聚精會神回答題目,其中一位學生邊作答邊抖腳,不斷翻閱史料、振臂疾書,可以看出她完全進入狀態。
我想起很多教學回憶:
舉辦歷史茶座,就題目跟學生暢所欲言,歷史幾X都有,那個X由學生自定。例如歷史幾儍都有、歷史幾殘忍都有、歷史幾搞笑都有。他們設定好題目,搜集資料,然後在茶座分享,教師只作點評,不加批判。
考口試:是的,很多學生上課時多言,但寫文章能力較弱,只以筆墨論成敗有欠公道,所以我安排了口試,讓牙尖嘴利的學生一展所長。
開卷作答:對,不過只能打開自己寫的筆記。歷史科總給人死記硬背的印象,為了拆牆鬆綁,也鼓勵學生上課時多寫筆記,我容許學生帶自己寫的筆記簿到試場。你以為這樣考試會更容易嗎?其實不是的。首先要考教師出試題的功力,不能再出關於史實的題目,而要集中在學生分析史料、解讀史料、綜合史料的能力。
和家長一起實地考察:很多教師都怕家長觀課,但我卻喜歡家長參與歷史教學,他們知道的隨時比我多(特別是香港史),那些年我結識了很多家長朋友,甚至一起到內地考察,現在回想,仍覺奇妙。
以為忘記了的事,原來仍栩栩如生。
2024年5月14日 星期二
月朔茶名
這首歌仔關於茶農的生活,從農曆一月到十二月,一年到晚都有要忙的事。從歌詞中可以看到茶的分類,如茶芽、新茶、烏茶、黃茶等等,亦提及不同時節的不同市場,如將茶葉茶芽帶到廣州,十月後則在園內售賣。此外,裝茶的器具亦有不同,瓦碗裝茶、銅煲烋茶都是我未曾聽過的事情。茶農除了工作,亦享受愛情。雖然口口聲聲說女子「薄情」,但一起工作,男耕女織,結婚生子。歌詞中似有錯漏,亦有些古語難以理解,有待研究。
正月摘茶茶葉生 茶芽樹上亂縱橫 傳個薄情娘十幾 歸家傳講嫰茶生
二月摘茶冇乜茶 手扶茶樹摘茶芽 娘子摘多即摘少 多多少少為探花
三月雨水清 雨水清清阻住人 雨水清清阻住我 唔得雲開見薄情
四月茶葉新 娘在後園織手巾 兩頭織出茶芽蕊 中心織出摘茶人
五月茶葉老 龍船鼓響我憂心 丟了清茶且摸摘 共娘攜手看龍舟
六月茶葉烏 茶園裡內見親夫 瓦碗裝茶共你食 苦苦甜甜記著無
七月摘茶正著時 娘在前織布機 織出綾纙三五丈 人人做件摘茶衣
八月上廣州 茶葉茶芽兩處收 茶葉茶芽都賣盡 共娘攜手料中秋
九月茶葉黃 茶園裡內見情娘 銅煲煲茶共你食 食茶唔了結成雙
十月雲暗天 上園暗落下園邊 園內摘茶園內賣 人人傳講我茶鮮
十一月為做冬 上園暗落下園中 傳個薄情娘十幾 明年正月又相逢
十二月為做年 娘子奉盆郎帶子 我兩二人且莫食 將來奉上我同年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園藝筆記(夏)第四課
2024年5月12日 星期日
月缺
看到極光,可遇不可求。
昨夜新聞報道,說英國仍有機會看到極光。有了前一晚的經驗,晚飯後先洗澡安頓,到十點入夜後才驅車南下,停泊在沒有街燈的石灘。
可能午後陽光熾熱、晚上吹起涼風,北海升起了一層薄霧,黑夜蓋上一層輕紗,殘月躲在一角,看不到星光。
石灘的停車場擠滿了追光的人,大家翹首以待,不時舉起手機拍攝,希望捕捉在薄霧之後的極光。不過,太陽風暴減弱,雲層堆叠,能看到極光的機會越來越小。
有人抱著希望而來、有人敗興而歸,我坐在路邊的石頭上,看身邊人來人往。北海的浪沙沙作響,海風吹拂,彎月默然注視人世,地上卻少人有看到那一彎蛾眉月。
就如落櫻,盛放的繁花曾經洗盡臉書的頁面,如今落盡,誰曾婉惜?
中野孝次說:
「櫻花盛開之日的那種異樣的生命力光彩,該如何去形容呢?在遠遠超越這世間的地方,嘶嘶燃燒的不可思議的發光體。然而,櫻花盛開的同時,也存在著宛如將窒息般的落英繽紛之姿。」他再引述前登志夫的短歌:「櫻花樹 水中花影 呢喃夢事 研磨朝之斧」
雖未能與極光再遇,但月常在,或圓或缺。
2024年5月11日 星期六
守候
2024年5月10日 星期五
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
茶名古人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時機
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自問
何謂故鄉?無鄉的,不只是一個地方的人,更是一個時代的人。現代化就是拔根的過程。狂風暴雨後,才知根紮得有多深。
從何時開始,「香港」成了我的「鄉」?是孩子出生那一刻?是我從農那一刻?還是我離開那一刻?
如果美麗島之後的鄉土文學論爭是台灣民主化的土壤,我們該如何談論香港的鄉土?甚或乎,我們如何尋找香港的鄉土精神?
鄉土比地方承載更多的人文景觀,地方是肌理、鄉土即靈魂。那麼,要談論香港的鄉土,必須從其野性的、未被馴化的一面談起。
鄉土意識,就是將地貌和動植物群相的生態知識納入既存的非實體世界之中,文學、電影、甚至乎歷史,皆能成為香港的非實體世界。
我們或許已受慣了強烈變化的衝繫,而忘卻了對細微變化的感受。細微感受是,語音不同了,生活、經濟方式的改變,氣壓、溫度的變異,所謂離鄉,就是這些識覺的總和。
有多少人意識到我們已失去夜晚,失去夜晚的同時,很多人也失去了思考「存在」的機會?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2024年5月5日 星期日
社群記錄
必須放下「口述歷史」,才能投入更大的「社群記錄」運動,前者已被學術圈壟斷,而後者則廣闊無邊。何謂社群記錄工作,可從以下各點思考(摘錄自《歷史意識的覺醒》):
1. 記錄者全是社群成員,他們未必受過正規的歷史研習訓練,但他們活在社群之中,有豐富的記憶和生活經驗,他們可以是教師、攝影師或社工等專業人士,亦可是農夫、商販和家庭工作者等基層人士,透過交流、討論和分享,他們自成記錄的主人翁。如果「歷史」兩個字太嚴肅的話,可以換成「生命故事」、「生活記事」等更親切的用詞。
2. 他們從自身的生活經驗開始,發掘社群的閒情軼事,尋找共同記憶,這些記憶可以很零碎,包括地景的改變、集體活動的記憶、娛樂的變化等等,但有了這些共同/集體記憶,個體化的「人」可以聚合成群體,重現社群意識。
3. 社群記憶不需與大歷史契合,甚至可以提供大歷史以外的歷史視角,即使在大時代之中,某個地方的社群生活可能完全不受干擾。這些社群記錄正好彌補大歷史的不足,呈現歷史的多元性(其實我想用「異質性」這個詞)。簡單來說,就是存同求異。如果有足夠多的社群記錄,甚至可以改變大歷史的論述。
4. 社群記錄是自我肯定的過程,特別是那些失語的社群。歷史經常有抬高某些社群、貶抑某些群體的傾向,所以每個地方都需要由下而上、從最受忽視的個體開始言說自己的故事,讓那些覺得自己不重要的社群成員,體認每個人的生活都留下痕跡,驅動地方和社群的變化。
5. 由於社群記錄的重點在於介入與參與,言說本身便是行動,從言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到尋找社群的共同回憶,之後便是探究未來行動的可能。記憶可以是鄉愁,亦可是對未來的憧憬,遠景給人行動的力量。
6. 由於「歷史」太重視書寫的成果,而書寫容易受讀書人壟斷,所以社群記錄並不以書寫為最終成果。社群記錄的展示方式可以是地方導賞、展覽、表演、分享聚會等,重點在於社群成員的參與。
7. 社群記錄以切身及情感為基礎,相信生命故事的感染力,人能透過感通彼此連結,所以社群記錄並非客觀、以準確為標準的歷史研究,而是「方便、易懂和讓人感動」的共同記憶。
8. 最後,社群記錄並非是單向的面對過去,而是試圖從「過去」中想像未來,在這個過程中,過去、現在與未來成為連續體,社群成員是其中的行動者。特別在斷裂式發展的現代社會,社群記錄不止於發掘美好的鄉愁,而是從鄉土回憶中得到創造的力量。
2024年5月4日 星期六
園藝筆記(夏)第三課
2. 英文名稱為False Solmon's Seal(Maianthemum racemosum),中文名為假萎蕤(音:威銳)。萎蕤的意思,即草木茂盛,另一個名稱為玉竹。由於此植物樣子看起來像玉竹,所以才稱為假貨,外表看起來雖像竹薯,但全株有毒,不可亂吃。
3. 踏入春天,老師經常要我們討論修剪樹木的時機與方法,剛好校園外長著一株攀援植物,英文名為Clematis,開淡紫色的花,不過枯枝橫斜,花期後要盡快修剪。關於修剪的原則有四個,分別為D(amaged)、D(iseased)、D(ying)和C(rossing),我且譯為傷病死纏。回到課室後,老師翻查這株植物的俗名,才知道叫Chinese-Virginia Creeper。他望一望我,但我也不知它叫什麼,後來才知道是鐵線蓮,原產自中國,難怪有這樣的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