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也無風雨也無晴

到B城第二日,與另一位老先生見面。

老先生八十多歲,健步如飛、聲如洪鐘。我們在茶樓見面,點了蝦餃、燒賣、腸粉、糯米雞和鹹水角,邊吃點心邊談往事,我忘記了自己置身在英倫的城市。

老先生說,他未到四十歲便申請勞工紙到英國做生意,屈指一算,至今差不多五十年,他兒孫滿堂,有醫生、有律師、有科學家,可謂文武全才。正當我要恭喜他苦盡甘來、老懷安慰的時候,他突然說,大兒子在英國被殺。我還以為自己聽錯,瞪大眼望著他,他很堅定地望著我,說:是啊,被謀殺,很久以前的事了。

他說:大兒子好勝,有事沒有跟家人商量,借錢給朋友,最後債仔謀財害命。聽到這裡,我拍拍老先生的背,想安慰他。老先生望向我,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淡然說:我沒傷感,真的沒什麼了。我聽著事發經過,痛在心裡,但在他口中,一切雲淡風輕。俱往矣。是什麼練歷如此豁達的人生觀?

他出生不久,日軍入侵香港。懂性以來,便知道人生朝不保夕。戰爭結束,表面和平,但生活仍然艱難,哥哥和姐姐都溺水而死。那些年頭,兄弟姐妹未必能一起成長,餓死、病死、跌死、失救致死,甚至有人因一時之氣而吊頸自絕。死亡揮之不去,看多了便習慣,兄弟姐妹、叔伯兄弟能同偕共老,是機緣、也是天賜之福。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現代人活在「保險」和「避險」的概念中,將所有意外化約成可計算的概然率,將「死亡」排拒在日常之外。然而,人類歷史絕大部份時間,能活到天年真是少之又少。當死亡是如此日常的時候,人便知道活著並非必然,每個活著的人都是倖存者,擔當著亡者的生命。

談了四個多小時,老先生仍然精神。他問我,出一本書要多少錢?原來,他正在寫自傳。人生匆匆,或長或短,都希望在時間的流沙中留下自己的足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