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 星期四

地方與記憶

經過兩年,從消失到重現,古村的輪廓漸見雛型。我只負責訪談的部份,文獻搜集及電腦模式設計由其他同工負責,這樣的團隊合作,帶來莫大的滿足感。文獻資料提供紮實的數據及清晰的村落佈局,口頭史料則令建築物充滿質感,最後由電腦設計的同工把關,將文獻及口頭史料變成立體圖像,讓身置身其中,感受鄉村生活。

我拿著黑白舊照片和電腦拜訪「木」先生,我知道「木」先生抱羔,但並不知道具體情況,等到「木」太太開門,她說「木」先生剛上床休息,請我稍等一下。我很不好意思,「木」先生病了還來打擾,我說可以在客廳靜候,等「木」先生休息後才進行訪談,但「木」太太說不要緊,請等一下,然後走到睡房,扶著「木」先生出客廳。「木」先生推著助行車,眼神有點彷彿,說話模糊。「木」太太說丈夫上個月老毛病復發,從椅子掉到地上,然後指著書桌,說血跡還在。我實在不好意思在這樣的情況下跟「木」先生訪談,心想還是算了,把白黑照片交給「木」先生便離開。

我拿出黑白舊照,泥磚屋前一片空地,背後有一間青磚屋。「木」先生說:這是某某的房子,我小時候常在這個禾堂玩耍。

木來彷彿的眼睛有了神,他再說:從這裡繞過山後,便是打水的地方。

我問「木」先生,你還記得泥磚屋和青磚屋是誰的家嗎?

他靜了一陣子,然後逐一告訴我屋主的名字。

翻到另一張黑白照片,他說:這是我家。旁邊是叔伯的房子,那是我太婆(祖母的媽媽)的舊屋,她是遷村時年紀最大的村民。

雖然「木」先生手腳不靈活,但談到故居,他竭力要開自己的電腦,想要給我看他以前整理的資料。他很想起身,但四肢無力,要我和「木」太太攙扶,他才勉力站起來,然後一拐一拐走到電腦前。然而,發病後電腦閒著,已沒電。我說不要緊,將來有機會再傳給我吧。

我打開自己的電腦,給他看舊居的立體模型。他看得很投入,好像走進時光隧道,回到童年歲月。

差不多兩小時了,離開前我跟他拍照,然後將照片傳給「木」先生的姐姐,告訴她我已履行承諾,將舊照片都送給「木」先生了。過了不久,「木」先生的姐姐傳了信息給我,她寫道:「你終於在我弟弟重要時刻見到他了,到訪合時,使他的人生多了一份色彩,衷心謝謝你。」

地方是記憶的鑰匙,人類的記憶充滿著地景的細節,當我們重回「老地方」,與地方的相關記憶便會浮現,我們甚至會忘記今夕何時,在「老地方」返老還童,做一些以前做過的事情,就如The Great Escaper那部電影所呈現的,當老兵回到諾曼第,才能完成年輕的承諾。

然而,世界變得太快,地方消失的同時,我們也失去了記憶的鑰匙,現代人的壽命長了,但心境很快衰老,因為我們失去太多記憶,當下與過去斷裂,活著成了斷裂的片斷,難以建立連貫的意義。

慶幸來得及探望「木」先生,希望如他姐姐所說,在艱難的時候,讓褪色的記憶變得有色彩。


圖文不符,昔日香港農村一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