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的策略非常成功,我每年留起的種子足夠幾年之用,所以農夫之間很喜歡分享秋葵種子。我們第一年學種田便種了秋葵,當時種的是兩個品種:印度原生種紅秋葵和普通的黃秋葵。原生種的印紅秋葵由一位做機艙服務員的朋友從印度帶回來,她當年好像參加了Navdanya的工作坊(不肯定我有沒有記錯),回來之後歡天喜地跟我們說她到西天取農經的故事。原生種秋葵的個子較矮,豆莢嫣紅,又粗又圓,很難想像是Lady's finger,勉強地想的話,也可以叫流血中的Fat boy's finger。與普通黃秋葵相比,原生種秋葵更易老,纖維更粗,收成的時機更重要。不過,當市面上都是又瘦又嫰綠的秋葵的話,那些又粗又紅的原生種秋葵反成了奇葩,物以罕為貴,價錢也可能提高一些。
秋葵多產粗生,耐熱耐旱,從盛夏到深秋都有收成,不過要求高一些的話,多澆些水,秋葵的潺會清淡一些,多除去底部葉片,讓能量集中在開花的枝葉,秋葵又會甜脆一些。我的兒子愛吃我種的秋葵,每到夏天,我便會採收秋葵給他們。簡單滾水燙後放涼,加上胡麻醬,兒子便大叫好味。有時胡麻醬吃膩了,便改配蒜泥和豉油。複雜一點的話,秋葵炒蛋也非常美味,我有時候更會以秋葵濃稠的汁打芡,方便又健康。
因為自種自食,一到秋葵收成的季節,為免浪費,差不多每一晚都有一道秋葵的餸,有些懂中醫的朋友告誡我,秋葵性涼,多吃無益。但又有些朋友悄悄跟我說,男人多吃秋葵,以形補形,多吃無妨。我似懂非懂,但到了英國之後,看到當年(2012)今日的照片,才驚覺一年沒吃過秋葵了,實在有點懷念秋葵的味道。
洛神花
黃秋葵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