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 星期五

電影發燒友

今日打風,但不是香港的颱風,英國稱為風暴(Storm),同樣有名字,這個風叫Babet,朝早起身聽到風聲,感覺似香港的三號風球,出門做義工時無雨,不知道英國這邊會否因打風而不用上班上學?可能打風關係,慈善店沒什麼生意,我便隨手拿書到櫃面看,第一本是Richard Templar的The Rules of Life: A personal code for living a better, happier, more successful kind of life. 心靈雞湯類型,隨看隨停,有些提醒。之後再拿另一本書,因為以1961年美國的時代背景,幾吸引,便拿來一讀。William Kent Krueger的The ordinary grace,只讀了開頭,一椿看似平常的死亡事件充滿懸念,小鎮佈局、父子張力,希望之後有時間讀下去。

每次返慈善店做義工,都在Phil身上學到新事物,Phil同樣是電影發燒友,但文化背景不同,一些對他來說很出名的電影,我從沒聽聞,每次他講到電影和電視節目,我都請他等一等,讓我先記,好在他不厭其煩,逐一講解。簡單記錄如下:

1.  Frank Capra於1936年拍攝的Mr. Deeds goes to town(香港譯為富貴浮雲),我看過Capra的電影,但對這套電影沒印象。Phil愛看喜劇,很多推薦的電視電影都以喜劇為主。

2. 愛爾蘭喜劇演員Dave Allen的作品,我孤陋寡聞,未聽過,他說Dave Allen的作品對生命有深刻的洞見。

3. 木下惠介導演於1954年公映的《廿四之瞳》。我在2017年去過日本小豆島,看過相關的藝術作品,應該有看過這部電影,但竟然忘得一乾二淨,要重溫。

4. Doctor Who連續劇。我在BBC找到2006年的重拍片,但他說舊版於1963年公映,是經典。

5. Hammer horror genre,於50年代至70年代英國拍攝的恐怖片。完全未聽過,枉我自稱是cinemania。

6. 英國經典喜劇Carry on series,如果要學懂英式幽默,不能錯過。

7. Gunfight at the O. K. Coral,港譯《龍爭虎鬥》,Phil問我有沒有看過,我擰一擰頭,店內剛好有位婆婆,驚訝地望著我,說I can't believe it。我面都紅曬。

還有很多事情,Phil是故意用道地英文跟我說的,例如:

1. 他請我坐底,會講:Take a pew.

2. 討論得面紅耳赤時,他突然說:Skinchies。原來是英倫東北小朋友玩的遊戲,食指中指交叠的手勢,代表「你捉我唔到」。

3. 講到有小小sensitive的笑話時,他會說tongue in cheek,大意是講下笑啫,唔好認真。

4. 在慈善店要學數銀仔,但英國銀仔難認,Phil說D-Day之前更難。D-Day的意思,不是二戰期間盟軍反攻德國的日子,而是1971年2月15日的「十進制日」(Decimalization day),在D Day之前,12便士(pence)等於1先令(shilling),20先令才等於1英鎊。1971年之前數銀仔,隨時找錯錢。

返到屋企看BBC,先知Babet一點也不弱,將我成日去的South Shields燈塔頂都吹走,Roker beach的碼頭也損毀,其他地方甚至有人命傷亡。如果Babet早一日到,我在Northumberland的山頭野嶺都不知怎算。


BBC網上圖片,除了返義工,我沒有外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