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香港朋友來訪,一家四口住進我的小屋,書房和客廳都要變身為客房。想當初購入這所老房子,已預計會招待朋友,所以買了兩張梳化床,三人座的放客廳,二人座的放書房,勉強能擠進六個人,如果房子再多一個客廁,招待朋友會更方便。
朋友本來預算下午便來到我這邊的,他們在香港已預訂房車,可是到了約克的租車公司,職員才跟他們說未有空出來的車子,要他們稍等,怎知一等便是幾個小時。來到英國,其中一樣要學習的事情,就是隨機應變,計劃趕不上變化,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便會發生。出門時明明陽光普照,風和日麗,怎知烏雲突襲,下起傾盆大雨。明明買好了車票,但到車站才知列車因罷工而取消。朋友非常無奈,由下午兩點等到六點,而我亦將晚飯時間由六點改到九點。
幸好下午預備了餸菜,一切準備就緒,現在導航很準確,朋友抵達前三十分鐘煮好飯,一到埗便能享用。晚上九時,天還未黑,朋友對我們在英國的生活很感興趣,他們大概也在考慮移居到英國吧。對於朋友一家四口是否應該來英國,我是完全沒有意見的,畢竟各人的處境不同,經濟負擔、子女教育、個人事業、語言障礙等,都是考慮之列。每個人的際遇也不同,當我們聽別人的故事時,大概會投入其中,想像自己將來的遭遇,但想像與現實會否一樣?凡事做定最壞打算,但哪些才算是最壞的打算?我們能夠想像最糟的境遇嗎?
每次跟朋友說自己在英國的際遇,我都覺得是幸運而已。朋友問我為何在新城落腳?完全是機遇,因為臨行前跟認識的老人家說再見,碰巧他的女兒和女婿在這裡買了房子,碰巧我認識他的女兒,便來到這個地方。朋友問我如何找到這間老房子?幸運吧。在房產的網頁看到出售的廣告,位處老人家女兒和女婿的住處,便來看房子,與老房子的業主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就住了下來。之後談到工作、讀園藝和做保育義工之事,看起來好像天衣無縫,一件接一件,其實過程有如坐過山車,經常處於「不知後事如何」的焦慮。
就好像近日讀《細雪》,今天剛剛讀完中卷,好像進入了蒔剛家四姊妹(鶴子、幸子、雪子和妙子)的生活,近距離觀察她們的互動和生活變化,但與此同時,我又知道她們活在戰亂的前夕,一步一步走進二戰的漩渦,難怪這個小說被視為充滿寂滅之對的文學作品。每一個巨變都由無數難以感覺的細微變化而形成的,谷崎潤一郎就是通過這些細微變化,描寫日本社會的巨變,這大概是文學家獨有的觀察力和表達能力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