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十一月,街上的英國人都戴上了虞美人花(Poppy Flower)的飾物,以胸針為主,紀念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英軍。
以前在香港,提起Poppy Flower,便聯想到罌粟花,罌粟花是鴉片的原料,怡和洋行的標記就是罌粟花,藍色的花萼綻放五條艷紅花蕊,有人說怡和洋行(以前叫渣甸洋行Jardine Matheson)靠販賣鴉片起家,於是以罌粟花為記號。後來才知道,Poppy flower是虞美人花而不是罌粟花。
今年四月我初到新城,剛好是英國花季,我在飽覽湖光山色之際,看到山徑旁長出圓形花朵,隨風搖曳,非常坦蕩、毫不矯情。我靠近細看,艷紅花瓣中藏著四個圓點,有如黑色的十字架浸淫在鮮血之中。紫色放射的花蕊頂著黃色的中心,黃紫黑紅、層次鮮明,那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虞美人花。雖然虞美人花同樣是罌粟屬,但同屬不同種,與鴉片無關。
據說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於2010年11月訪問中國,因為正值英國國殤紀念日,於是全體英國官員便戴上了虞美人花的胸針,但中國官員卻認為虞美人花是罌粟花的一種,令人聯想起「鴉片戰爭」的中國國恥,於是要求英國官除下胸針,英國官員當然拒絕中國的要求。如果換作今天,不知又會引起什麼外交風波了。
將Poppy Flower譯為虞美人花,很有文學意味,單看花名,還以為是中國原生植物,因為虞美人就是楚國美人虞姬的意思,《垓下歌》那句「虞兮虞兮奈若何」悲狀無名,據說虞姬自殺後血染泥土,地上長出了血紅的花,為紀念虞姬對愛情的忠貞,於是以「虞美人」命名。然而,Poppy Flower從何時傳入中國?什麼朝代開始以「虞美人花」稱呼此花?中國古人能否分辨虞美人花和罌粟花?我還需要時間查證。無論如何,虞美人花是起得很好的名字。
至於為何英國會以虞美人花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亡軍人?那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軍人在法國和比利時邊界開闢戰壕,而挖掘戰壕的田野,正好長出了紅色的虞美人花海。究竟是虞美人花的出現,預示了軍人的命運,還是陣亡軍人的鮮血,化作艷紅花海?後來John McCrae寫了一首題為In Flanders Fields的詩,以盛放的虞美人花襯托悲壯的軍旅生活: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明天便是11月11日的(國殤紀念日),今天英國的學校提前一日和學生一起紀念陣亡軍人,我也翻箱倒籠,將幾年前在香港買的虞美人花胸針找出來,紀念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為保護香港而捐驅的軍人。
題外話:這幾天鬧哄哄的新聞,便是明天在倫敦舉行的支持巴勒斯坦遊行,我認識的本地人私底下對此遊行甚感不滿,認為在英國國殤日舉辦支持巴勒斯坦的遊行,是不尊重英國的紀念傳統,內政部長Braverman更撰文批評英國警方,不應批准在英國國殤日舉行相關遊行。一石激千股浪,Braverman的文章又引起各界圍攻,認為她干與警察的獨立性,甚至向首相Rishi Sunak施壓,立即辭退Braverman內政部長之職。其實,我心底裡頗佩服Braverman的敢言,雖然她偶有失言,但她率直的言論其實代表不少本地人的心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