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 星期四

共患難

讀《小村物語》是一場療癒,書中片言隻語,竟引起無限共鳴,例如夏瑞紅談到她坐在醫院裡看報告,得知丈夫患癌的噩耗後整個人呆了,但她看到的不只是自己、還有其他在醫院裡孤立的個體。

「醫院裡照樣人來人往,沒人發現我們剛剛遭遇一個撞擊,人生正要就此轉彎了;就像我們也渾然不知眼前每個人各自正在經歷的,是怎樣的一場身體或心靈的苦戰。在稀微的悲哀中,我竟感覺每個人那麼不同,卻又如此相近,在那小小孤單的深處,人人合而為一。」

這種觀察,是慈悲的功課。人生很多不幸,就是太過專注在自己的遺憾,墮進自憐的泥淖,將問題放大,就好像在滿頭黑髮中跳出了一縷銀絲,在照鏡的人眼中成為除之而後快的事物,只要剪掉那一條白髮,便能抵抗年歲的增長,如此這般每天起床便在叢叢黑髮中尋找隱藏的白髮,於是越找越多煩惱自尋,究竟白髮是找出來的還是煩出來的?

所謂同病相憐,共度歷劫大概能成為苦難的共同體,就如猶太人一樣即使在天涯海角也能因過去的苦難記憶而召聚在一起,然而有些人卻喜歡幸災樂禍,看別人受苦不單沒有慈悲憐憫之情、反生起暗自竊喜的快感。有比較便有傷害,不同群體之間的差異每每導致「睇(別)人倒楣便最開心」的快感。

所以慈悲的練習便要超越的靈性操練,超越個體之間個性價值觀人生態度的南轅北轍,無論如何不同都相信彼此之間存在一種共通的「人性」。置身異地是修習的機會,從文化激盪中看到自己的偏見,在別人眼中看到自身獨特文化的存在。就如在教堂之中,坐在最前排大多是本地的長者,右邊木椅看來是中東裔的信徒,後排是排裔的,夾雜其中只有我們兩個香港人。

如果我改寫一下夏瑞紅的話:

新城人來人往,沒很多人知道香港人受過的撞擊,我的人生正要就此轉變了;就像我們也渾然不知新城之中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所經歷的,是怎樣的一場政治和文化苦難。在稀微的悲哀中,我竟感覺不同膚色的人那麼不同,卻又如此相近,在小小的教堂中,人人合而為一。


異與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